和端式十题 其二 烟际钟

苍茫返照收,羃历寒烟起。
前山黯同色,不辨峰峦美。
独有远来钟,悠扬翠微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山林景色,画面宁静而神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首句:“苍茫返照收,羃历寒烟起。”

- “苍茫返照收”: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天地间变得模糊不清,呈现出一种苍茫的景象。
- “羃历寒烟起”:寒冷的空气中,薄雾缓缓升起,像是轻纱般覆盖在山林之上。这里的“羃历”形容烟雾朦胧的样子,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感觉。

次句:“前山黯同色,不辨峰峦美。”

- “前山黯同色”:前面的山峰都被这种苍茫和寒烟所笼罩,颜色变得黯淡不清,失去了往日的分明轮廓。
- “不辨峰峦美”:在这样的氛围下,连山峰的美丽也变得难以辨认,仿佛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

末句:“独有远来钟,悠扬翠微里。”

- “独有远来钟”:在这片朦胧与寂静中,唯一能打破这份沉寂的是远处传来的钟声。
- “悠扬翠微里”:钟声在翠绿的山林之间回荡,宛转悠扬。这里的“翠微”形容的是青山绿意,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

整体分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傍晚时分山林中那种特有的宁静、朦胧和神秘感,展现了大自然独特的美。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之中。钟声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寂静,也增添了一丝悠扬和期盼,给整首诗增添了情感的层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度情感体验。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