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梁山晚眺和友人韵 其一

天门两扇射晴晖,瞑色苍苍霭翠微。
双镇中流排画出(伯扬时作天门小景),孤帆一片载诗归。
横江已断千年锁,擘华常开万古扉。
回望翠螺如拥髻,朗吟谁揽谪仙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西梁山的壮丽景色,充满了豪迈的诗意和历史的厚重感。

前两句写天门山在夕阳下的景象:两座山峰像两扇大门,阳光穿透云层照射下来,暮色中山色青翠朦胧。这里用"天门两扇"的比喻,把静态的山写得活灵活现。

中间四句最有气势:诗人朋友正在画天门山的小景,而诗人自己则乘着一叶孤帆载诗而归。横亘江面的铁锁(可能是历史遗迹)已经断裂,但雄伟的山峰依然像亘古以来就敞开的大门。这里"擘华"(劈开华山)的夸张手法,突出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

最后两句转到近景:回望翠螺山(可能是西梁山的别称),形状像女子盘起的发髻。诗人不禁想:如今还有谁能像李白那样,豪迈地揽衣吟诗呢?这个结尾既写景又抒情,表达了对诗仙李白的追慕之情。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既有"双镇中流"的壮阔山水,又有"载诗归"的文人雅趣;既有"千年锁"的历史沧桑,又有"谪仙衣"的文学传承。诗人用雄浑的笔触,把一次普通的晚眺写得气韵生动,令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