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

江梅丈人行,岁寒固天姿。
蜡梅微著色,标致亦背时。
胡然此柔嘉,支本仅自持。
乃以平地尺,气与松篁夷。
粹然金玉相,承以翠羽仪。
独立万槁中,冰胶雪垂垂。
水仙谁强名,相宜未相知。
刻画近脂粉,而况山谷诗。
吾闻抱太和,未易形似窥。
当其自英华,造物且霁威。
平生恨刚褊,未老齿发衰。
掇花置胆瓶,吾今得吾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水仙花为主题,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展现了水仙独特的品格和魅力。

开头将水仙与江梅、蜡梅对比:江梅虽然耐寒但显得老气,蜡梅颜色艳丽却有些过时。而水仙花姿态柔美却不娇弱,虽然植株矮小("支本仅自持"),但气质却能与高大的松竹比肩。

接着描写水仙的外形:金黄的花瓣像精美的金玉,翠绿的叶子如同华美的羽饰。在万物凋零的冬季,水仙独自绽放,与冰雪为伴。诗人说"水仙"这个名字其实并不能完全体现它的特质,人们用脂粉气重的诗句(比如黄庭坚写的)来赞美它,反而不能真正展现它的神韵。

最后诗人表达感悟:真正美好的事物很难用外表来衡量。当水仙自然绽放时,连造物主都会为之动容。诗人自叹性格过于刚直,未老先衰,但把水仙采来插在瓶中朝夕相对,觉得找到了人生的老师——暗示要从水仙身上学习柔中带刚、优雅自持的品格。

全诗通过生动对比和细腻描写,赞美了水仙花在严寒中保持优雅的品格,并由此引发对人生修养的思考。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把一朵小花当作人生导师的谦卑态度,以及"柔嘉"与"自持"这种看似矛盾却和谐统一的特质。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