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古朴的米芾祠堂景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米芾高洁孤傲的精神品格。
前两句"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说祠堂周围长满青苔,看不到车马往来的痕迹,暗示这里远离尘嚣,是个清幽之地。"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则点出米芾作为书画家的身份,他在这里创作,用笔墨记录自然美景。
中间两句用竹子和花草作对比:"竹韵漫萧屑"写竹子随风摇曳发出萧瑟之声,"草花徒织茸"说野花徒然长得茂盛却没什么特色。这里用普通花草反衬出后面要赞美的青松。
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说在挂满霜雪的树林中,只有青松依然挺拔。这是用青松象征米芾的品格——在世俗中保持独立不群的文人风骨。诗人通过这个生动的自然画面,表达了对米芾高尚情操的敬仰。
整首诗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用常见的自然景物层层递进,最终托物言志,让读者感受到米芾超凡脱俗的艺术人格。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