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北山给事归茬平二首 其一

惜别梧桐树,西垣一院阴。
封章终夜上,御札十行深。
饥溺忧民日,艰难去国心。
孤山开旧墅,簪绂羡投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一位叫王北山的官员回老家茬平的情景。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联"惜别梧桐树,西垣一院阴"用梧桐树营造离别氛围。梧桐在古代常象征高洁品格,这里既指实际景物,也暗喻王北山的为人。西边院墙的树荫,烘托出离别的惆怅。

第二联"封章终夜上,御札十行深"展现王北山的工作状态。他整夜写奏章给皇帝,而皇帝的批复(御札)写得密密麻麻,说明君臣之间交流密切,王北山是个勤勉尽责的官员。

第三联"饥溺忧民日,艰难去国心"揭示他辞职的原因。虽然每天为百姓的饥寒困苦操心,但现实艰难,让他不得不离开朝廷。这里既有对百姓的牵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孤山开旧墅,簪绂羡投林"写归隐生活。王北山回到老家修缮旧宅,诗人羡慕他能脱下官服(簪绂)回归山林。这里的"羡"字特别传神,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疲惫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梧桐、奏章、御批、饥民、旧宅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位勤政爱民却又不得不离开的官员形象,最后落脚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和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友人的敬重、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