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亭

石鼓郁嵯峨,截然踞沧洲。
有如古盟主,勤王会诸侯。
蒸湘伯叔国,禀命会葵丘。
敢不承载书,戮力朝宗周。
混为同轨去,崩奔不敢留。
宜哉百谷王,博大无与俦。
毡毳昔乱华,车马隔中州。
未闻齐晋勋,包茅费诛求。
威文亦弘规,尚取童子羞。
安知千载後,但泣新亭囚。
我题石鼓诗,愿言续春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合江亭边的石鼓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历史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下面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

1. 石鼓的象征意义 诗的开头把石鼓比作"古盟主",说它像古代召集诸侯的盟主一样威严矗立在江边。这里用"勤王会诸侯"的典故,暗喻各方力量应当团结一致拥护中央政权。

2. 江河的隐喻 描写蒸水、湘江像兄弟之国(伯叔国)汇合,如同诸侯在葵丘会盟,最终齐心协力奔向大海(朝宗周)。用百川归海比喻地方服从中央,赞美这种"博大无与俦"的包容力量。

3. 历史反思 提到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侵(毡毳乱华)、诸侯割据(车马隔中州)的混乱时期,批评当年齐晋等大国只顾私利(包茅费诛求),没能真正维护国家统一。用童子羞耻的典故,讽刺某些人徒有虚名。

4. 现实感慨 联想到当下仍有"新亭囚"(指空谈爱国却无实际行动的人)只会哭泣,表达了对现实中分裂倾向的忧虑。最后以"续春秋"明志,表示要像孔子写《春秋》那样,用文字记录历史、宣扬正道。

核心思想: 通过石鼓、江河等意象,呼吁像百川归海一样实现国家统一,批评分裂行为,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全诗把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巧妙结合,既有磅礴气势,又饱含深沉的家国情怀。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