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离开清远峡口时对友人陆孝山的思念,以及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三年回首岭云孤"说诗人已经在外漂泊三年,回望岭南的云彩都显得孤单,暗示自己思乡之情。"计日江春到欲徂"是说算着日子,江边的春天就要过去了,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中间四句写归途中的景象:"万里人归经暮雨"描绘长途跋涉中遇到傍晚的雨;"二禺山尽接平芜"写山势渐平,眼前出现开阔的平原;"方音渐已谙啼鴃"说慢慢能听懂当地的鸟叫声;"客路犹闻唤鹧鸪"写路上听到鹧鸪的鸣叫。这些都在表现游子归乡时既熟悉又陌生的复杂感受。
最后两句"郡阁故人相见近,不禁吟兴满江湖"是高潮:想到很快就能和老朋友见面,诗人的诗兴就像江湖之水一样奔涌而出。这里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文人情怀。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文人漂泊在外时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即将重逢时的喜悦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古人那份跨越时空的乡愁和友情。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