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江山的静谧画面,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挂念。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连续十天的雪让江面雾气弥漫,诗人起床远望樊山,只见白雪覆盖的山峰像美玉一样晶莹剔透。这里用"群玉峰"的比喻,既写出雪山的洁白无瑕,又赋予画面仙气飘飘的感觉。

中间四句动静结合:本该啼叫的林间黄莺安静无声,雪地上却意外出现了野兽的足迹。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大雪封山后自然的微妙变化——动物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适应严寒。诗人突然联想到山中友人:这么冷的天,他单薄的衣衫怎么御寒呢?这个转折自然流露出真挚的关怀。

后四句由景及情:寒气仿佛凝结在书房的帷帐上,钓鱼竿也结着清霜。诗人想去看望友人,可溪水结冰路滑,小船也难以渡河。最后两句特别打动人心,把"想见你却见不到"的遗憾写得含蓄又深刻,就像我们冬天想拜访朋友却被大雪阻隔时的感受。

全诗妙在把雪景的壮美和友情的温暖完美融合,既有"千山鸟飞绝"的孤寂感,又有"风雪夜归人"的人情味。诗人对自然观察入微,写雪不直接说"白",而用"玉峰""皓气"来呈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