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张三的读书人回忆自己过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表达了一种自嘲和无奈的心情。
第一句"羁旅关东来献书"说的是作者曾经长途跋涉到关东地区(古代指函谷关以东)参加科举考试,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求取功名。"献书"在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
第二句"还曾题柱宿匡庐"回忆当年在匡庐(庐山)住宿时,曾经在柱子上题诗留念。这说明作者当年也是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期待。
第三句"自知不及相如健"是作者自嘲,说自己比不上汉代的司马相如那样有才华。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文学家,这里用来比喻才华横溢的人。
最后一句"重到曾无驾驷车"最有趣,意思是说现在故地重游,却没有像司马相如那样坐着四匹马拉的豪华马车回来。这是在调侃自己科举考试不成功,没能飞黄腾达。
整首诗用轻松幽默的语气,通过对比当年的抱负和现在的处境,表达了科举落第的遗憾,但又不失豁达。作者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嘲的方式化解了失意,这种态度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