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塘观雪分韵得远字
入腊甫目兹,得雪殊不晚。
凝寒祛厉气,积润滋麦本。
清兴浩无极,步屐忘足蹇。
扣门呼石交,颈缩语犹謇。
挟携事登眺,南去还北及。
所向游目碍,窘若虎就圈。
归来漫塘上,四望与天远。
蓑重渔舟归,烟横樵舍饭。
棱层敞瑶池,璨烂开琼苑。
玉龙拥寒城,银海迷叠巘。
颇喜漫翁贫,览富逾北阮。
呼儿具杯酌,采掇翻蔬畹。
不辞多酌我,自愧饮河鼹。
少焉敛夕氛,桂魄争婉婉。
翻思造化工,舒卷意难忖。
方其险风壮,一噫万象偃。
聚将薮泽平,散欲天壤混。
端疑冰山固,可但拳石狠。
及其遂离析,去去不可挽。
日月丽太清,草木被馀煖。
区分镜出匣,涣散渠决堰。
向来天壤间,了不计僧损。
呼吸一气尔,人当解兹悃。
恭惟圣明君,尤民中缱绻。
方冬祈瑞应,此足慰勤垦。
贵瑞不贵多,真宰亦知撙。
公等调元手,圣世须补衮。
未应事閒旷,崖壑惯栖遯。
我智拙于鸠,一枝聊自稳。
但喜占丰年,努力务耕垦。
凝寒祛厉气,积润滋麦本。
清兴浩无极,步屐忘足蹇。
扣门呼石交,颈缩语犹謇。
挟携事登眺,南去还北及。
所向游目碍,窘若虎就圈。
归来漫塘上,四望与天远。
蓑重渔舟归,烟横樵舍饭。
棱层敞瑶池,璨烂开琼苑。
玉龙拥寒城,银海迷叠巘。
颇喜漫翁贫,览富逾北阮。
呼儿具杯酌,采掇翻蔬畹。
不辞多酌我,自愧饮河鼹。
少焉敛夕氛,桂魄争婉婉。
翻思造化工,舒卷意难忖。
方其险风壮,一噫万象偃。
聚将薮泽平,散欲天壤混。
端疑冰山固,可但拳石狠。
及其遂离析,去去不可挽。
日月丽太清,草木被馀煖。
区分镜出匣,涣散渠决堰。
向来天壤间,了不计僧损。
呼吸一气尔,人当解兹悃。
恭惟圣明君,尤民中缱绻。
方冬祈瑞应,此足慰勤垦。
贵瑞不贵多,真宰亦知撙。
公等调元手,圣世须补衮。
未应事閒旷,崖壑惯栖遯。
我智拙于鸠,一枝聊自稳。
但喜占丰年,努力务耕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赏雪的闲适情趣,同时暗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窘若虎就圈")写诗人发现下雪的惊喜。腊月刚至就迎来初雪,既驱散了寒气又滋润了麦田。诗人兴致勃勃地踏雪访友,虽然步履蹒跚仍坚持赏景,但视野受限就像困兽般局促。
第二部分("归来漫塘上"到"采掇翻蔬畹")是雪景特写。回到漫塘后视野豁然开朗:渔夫披雪而归,炊烟袅袅的村舍,冰雪覆盖的城池山峦宛如玉雕仙境。诗人自嘲虽贫穷却比富豪更懂欣赏这份"冰雪财富",招呼孩子备酒摘菜,像小鼹鼠饮河水般满足。
第三部分("少焉敛夕氛"到"了不计僧损")转入哲理思考。夜幕降临后,诗人感叹自然的神奇:狂风能瞬间改变万物形态,冰雪看似坚固却终会消融。就像镜子终会出匣,堰坝终会决堤,天地间的变化从不以人的意志转移。
第四部分(最后段落)升华主题。诗人由雪联想到民生,希望当权者能体恤百姓,像珍惜祥瑞般善用资源。最后以自谦作结:自己虽无大才,但愿像斑鸠安于小枝,只求丰收年景,踏实耕种度日。
全诗妙在将寻常赏雪写得跌宕生姿:从局促到开阔的视野变化,从具象雪景到抽象哲理的升华,最后落回务实的生活态度。诗人用"玉龙""银海"等生动比喻营造冰雪奇观,又以"饮河鼹""拙鸠"等自喻展现知足常乐的智慧,在宋代咏物诗中别具一格。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