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山

子胥山上噪群乌,旧日英灵在此无。
臣节已亏因挞楚,兵筹虽用奈亡吴。
云屯灌木疑烽戍,石列平城设阵图。
只可共忧难共乐,知君唯有一陶朱。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胥山为背景,通过历史典故和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感慨。

首联"子胥山上噪群乌,旧日英灵在此无",用乌鸦的聒噪反衬伍子胥英灵已逝的寂寥。乌鸦常象征不祥,暗示伍子胥的悲惨结局。

颔联"臣节已亏因挞楚,兵筹虽用奈亡吴"点明伍子胥的矛盾人生:他本是楚国人,却因父兄被杀而投奔吴国,带兵攻打祖国,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有亏臣节的行为。虽然他帮助吴国强大,但最终吴国还是灭亡了。

颈联"云屯灌木疑烽戍,石列平城设阵图"描写胥山景色:云雾笼罩的灌木像烽火台,排列的石头似军事阵图。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伍子胥当年的军事才能。

尾联"只可共忧难共乐,知君唯有一陶朱"是全诗主旨:伍子胥只能与吴王共患难,不能同享乐。唯一理解他的只有范蠡(陶朱公),范蠡在帮助越国复仇后急流勇退,避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与伍子胥形成鲜明对比。

全诗通过景物与典故的交织,展现了伍子胥的军事才能与悲剧命运,表达了"鸟尽弓藏"的深刻历史教训。

释行海

释行海(一二二四~?)(生年据本集卷上《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推算),号雪岑,剡(今浙江嵊县)人(同上书《归剡》)。早年出家,十五岁游方,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住嘉兴先福寺。有诗三千馀首,林希逸选取其中近体二百馀首为《雪岑和尚续集》二卷。事见本集林希逸跋。释行海诗,以《雪岑和尚续集》抄本为底本,校以日本宽文五年(一六六五)刻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