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花百咏诗 其三十 接梅

裁素纫红半臂嵌,缝成知费手掺掺。新恩特赐加绯服,仍带银鱼旧日衔。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缝制衣服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嫁接后的新姿态。

前两句写嫁接梅花的过程:就像用素白的丝绸和红色的丝线精心缝制一件半臂衫,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巧手的功夫。这里暗指将不同品种的梅花枝条嫁接在一起,需要耐心细致的技艺。

后两句用官员换新装的典故来比喻嫁接后的梅花:新嫁接的枝条开出红花,就像官员被赏赐了崭新的红色官服;但主干仍是原来的老梅树,如同官员虽然换了新衣,仍保留着象征身份的旧银鱼配饰。

全诗妙在将园艺技术写得如此生活化、人情味十足。通过"缝衣服"和"换官服"两个日常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嫁接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让老树焕发新彩,却又保留着岁月的痕迹。这种新旧交融的意境,正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古朴中见新雅"的典型体现。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