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曲①
朝日曜兮春花,玉壶炯兮清冰。
耿余心兮不欺,付妍丑兮丹青。
君王兮宵衣,壮士悲歌兮战死。
岂余身兮惮殃,抗风沙兮万里。
崔嵬兮增城,璀灿兮昭阳。
羌末路兮多艰,幸朕时之不当。
毡裘兮娱嬉,穹庐兮容与。
怨群胡兮我欺,谂九天兮谁许。
南风兮徐来,掩涕兮无语。
四十五十兮无家,抑有惭兮夔女。
耿余心兮不欺,付妍丑兮丹青。
君王兮宵衣,壮士悲歌兮战死。
岂余身兮惮殃,抗风沙兮万里。
崔嵬兮增城,璀灿兮昭阳。
羌末路兮多艰,幸朕时之不当。
毡裘兮娱嬉,穹庐兮容与。
怨群胡兮我欺,谂九天兮谁许。
南风兮徐来,掩涕兮无语。
四十五十兮无家,抑有惭兮夔女。
现代解析
这首《昭君曲》用现代语言解读,讲的是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复杂心情和家国情怀。
开篇用"朝阳照耀春花,玉壶盛着清冰"的纯净画面,比喻昭君内心清白坦荡,愿意把自己的美丑都交给命运安排("丹青"指画像,暗指她被画师丑化的典故)。接着转折说:皇帝勤政到深夜,将士们战死沙场——她并非害怕个人遭祸,而是主动扛起责任走向万里风沙。
中间部分形成强烈对比:汉宫有巍峨的增城殿、华丽的昭阳殿,但她感叹生不逢时,偏偏要在异族帐篷里强颜欢笑。最痛苦的是被匈奴人欺负时,连哭诉的地方都没有("谂九天"指问苍天)。
结尾尤其动人:南风吹来时她默默流泪,四五十岁仍无真正的家,甚至觉得愧对舜帝的妃子(夔女)。这里藏着双重悲剧:一是终身漂泊的孤独,二是作为和亲工具,连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平凡幸福都无法拥有。
全诗妙在把政治婚姻中的身不由己,转化成一种带着尊严的牺牲。昭君的形象不是哭哭啼啼的弱女子,而是明知前路艰难仍挺直脊梁的巾帼英雄。最后"惭兮夔女"的细节尤其深刻——她愧疚的不是远嫁,而是在民族大义与个人幸福之间的永恒矛盾中,始终找不到两全之法的遗憾。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