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提举山宫梅
客中乍喜暄风回,徐行东郭嘉惟梅。
萧萧千竿缭秀色,粲粲万玉明芳蕤。
海山飞仙堕萼绿,珠珰缟袂令人疑。
须臾四山下倒景,华姿照眼无纤疵。
主人才气世所知,意谓澹坐徒尔为。
杯槃错落光陆离,与客揖此玉一围。
锵然韵语压邹枚,清思彻骨歌无归。
它时尚容嗣此赏,冠巾乱插无迎随。
萧萧千竿缭秀色,粲粲万玉明芳蕤。
海山飞仙堕萼绿,珠珰缟袂令人疑。
须臾四山下倒景,华姿照眼无纤疵。
主人才气世所知,意谓澹坐徒尔为。
杯槃错落光陆离,与客揖此玉一围。
锵然韵语压邹枚,清思彻骨歌无归。
它时尚容嗣此赏,冠巾乱插无迎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赏梅的雅致画面,充满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我来用大白话解析它的魅力:
1. 开篇的惊喜感
诗人作客他乡时突然感受到暖风(暄风),像发现宝藏一样在东城外慢悠悠赏梅。用"乍喜"二字,瞬间把读者拉入那种意外发现美景的兴奋中。
2. 梅花的多重比喻
- 把梅林比作"万玉":阳光下晶莹剔透像无数美玉
- 比作天上仙女(萼绿华)掉落凡间:花瓣像仙女的珠串衣带
- "华姿照眼"四字,让人仿佛看到梅花突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画面
3. 主客互动的雅趣
主人是个有才的隐士,不爱刻意摆排场。酒具随意摆放(杯槃错落),大家围着梅花饮酒作诗。最妙的是"冠巾乱插"——喝嗨了把头巾随便往梅花枝上一挂,这种不拘小节反而显得特别真实可爱。
4. 藏在热闹里的孤独
结尾"清思彻骨歌无归"是诗眼:表面看是欢乐聚会,但清冷的梅香让人骨子里泛起思念,歌声飘散没有归宿。这种热闹中的寂寥感,正是文人聚会的典型心境。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Vlog:从发现梅花、惊叹美景、主客对饮到酒后忘形,最后镜头定格在随风摇曳的梅花与头巾上,留下余韵。最厉害的是把"雅致"和"随性"这对矛盾完美融合,既有仙气飘飘的比喻,又有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