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 其四

秀夺三峨挹锦官,主盟宁独在词坛。
将因倚剑崆峒后,复此投醪渤澥宽。
飞槛楼台灵气结,连营灯火落星寒。
式微纵自嗟来暮,却喜鱼矶梦始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名叫尹惺麓的官员的赠诗,赞美他在海上阅兵的英姿和才华。全诗充满豪迈气概和浪漫想象,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夸才华
"秀夺三峨挹锦官"用四川三峨山和锦官城(成都)的壮丽来比喻尹惺麓的出众才华。"主盟宁独在词坛"说他不只是文采好,在其他领域也是领军人物。

2. 将军形象
"倚剑崆峒"用古代黄帝在崆峒山向仙人学剑的典故,把尹惺麓比作英武的将军;"投醪渤澥"则用越王勾践把酒倒进河里与士兵共饮的故事,夸他体恤部下。这两个典故把阅兵场景写得既威武又感人。

3. 壮美画面
"飞槛楼台灵气结"写海上楼台仿佛仙气缭绕;"连营灯火落星寒"把军营灯火比作坠落的寒星,既壮观又带着肃杀之气。这两句像电影镜头一样有画面感。

4. 结尾抒情
最后两句有点小转折:虽然感叹自己来得晚了("式微"指衰落,"来暮"是迟到),但看到尹惺麓治理下的安定景象("鱼矶梦始安"指渔民能安心打鱼),又感到欣慰。在赞美中暗含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全诗巧妙融合神话典故和现实场景,把一次普通阅兵写得气吞山河。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豪放中见细腻的笔法——既有"倚剑""连营"的大场面,又有"投醪""鱼矶"的人情味,让读者既能想象壮观的军容,又能感受到将领与百姓之间的温情。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