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室并和澹庵 其一

野桃攲岸竹连云,石径萦纡到洞门。
花落莫随流水去,恐人认此是桃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自然的山水画卷。前两句写景:野生的桃树斜倚在河岸,翠竹高耸入云,石头小路弯弯曲曲通向山洞门口。这里用"野桃""岸竹""石径"等简单意象,勾勒出远离尘嚣的天然景致。

后两句抒情:诗人劝告落花不要随溪水流走,生怕别人发现这个地方,误以为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这里巧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但反其道而行——不是寻找桃源,而是害怕桃源被人发现。这种写法既表现了诗人对这片净土的珍视,也暗含对现实世界的失望。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野桃""竹云""花落"等意象的层层铺垫,最后用"恐人认此是桃源"点出主旨,流露出诗人向往隐逸、守护内心净土的情怀。这种将个人情感融入山水的手法,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

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