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重游崇效寺寻雪公看花之约后二日阮亭侍郎亦往游焉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韵赋诗予亦作七首 其二
昨游寻东风,径草细绿发。
微怜屐齿香,散步意超忽。
青春归茫茫,幽芳亦未歇。
曲廊通野园,旷若人寰阙。
古邱今犹存,崩剥瘦见骨。
有似鳞爪枯,中心自突兀。
四边千树枣,嫩蕊娇不发。
报花如报竹,素书来一月。
微怜屐齿香,散步意超忽。
青春归茫茫,幽芳亦未歇。
曲廊通野园,旷若人寰阙。
古邱今犹存,崩剥瘦见骨。
有似鳞爪枯,中心自突兀。
四边千树枣,嫩蕊娇不发。
报花如报竹,素书来一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重游崇效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和时光的细腻观察。
开头四句写作者踏春寻访,小路边的青草刚刚冒出嫩芽("径草细绿发"),脚步带起淡淡花香("微怜屐齿香"),散步时心情轻松自在("散步意超忽")。这里用"屐齿香"这个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春天的气息。
中间六句描写寺院环境:虽然春天将尽("青春归茫茫"),但幽静的花香依然留存("幽芳亦未歇")。曲折的走廊通向野趣盎然的园子("曲廊通野园"),空旷得仿佛与尘世隔绝("旷若人寰阙")。古老的土丘依然存在("古邱今犹存"),经过岁月侵蚀显得嶙峋突兀("崩剥瘦见骨")。这里用"瘦见骨"来形容古丘,既形象又带着一丝沧桑感。
最后六句特别有趣:作者把古丘比作干枯的龙爪("有似鳞爪枯"),虽然外表干瘪但内在依然挺拔("中心自突兀")。寺院四周的枣树("四边千树枣")嫩芽娇羞地不肯舒展("嫩蕊娇不发")。结尾说收到赏花的邀约就像收到赏竹的邀请一样("报花如报竹"),书信已经收到一个月了("素书来一月"),暗示这次重游是应约而来。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将尽时寺院特有的静谧之美,同时透露出作者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诗中"屐齿香"、"瘦见骨"、"嫩蕊娇不发"等描写都特别生动,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个春末的寺院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