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进之
一尊相对叹枯老,出囚人逢他乡道。
但令脱梏即华津,宁论官高与官小。
剡溪藤纸百匹长,渴骥惊蛇惟一扫。
霜根忽地破东风,千山万岭生青草。
閒水閒山处处行,刻尽云烟与花鸟。
娃宫胥庙武丘山,别后新函寄多少。
但令脱梏即华津,宁论官高与官小。
剡溪藤纸百匹长,渴骥惊蛇惟一扫。
霜根忽地破东风,千山万岭生青草。
閒水閒山处处行,刻尽云烟与花鸟。
娃宫胥庙武丘山,别后新函寄多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摆脱束缚、重获自由的文人形象,充满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开头两句写诗人与朋友江进之对饮,感叹年华老去,但庆幸自己终于像出狱的囚徒一样重获自由,即使漂泊他乡也无所谓。诗人认为只要摆脱官场束缚,无论官职大小都无所谓,因为自由本身就是最珍贵的。
接着,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自己的艺术创作:像剡溪的藤纸一样绵长,笔下的字如渴极的马和受惊的蛇般奔放有力。忽然间,东风带来生机,千山万岭都长出青草,象征诗人内心的压抑一扫而空,重新焕发活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要走遍山水,用笔墨记录云烟和花鸟的美景。诗中提到的"娃宫""胥庙""武丘山"都是苏州名胜,暗示诗人与友人曾在此畅游。结尾问"别后新函寄多少",既是对友情的怀念,也透露出对自由创作生活的满足。
全诗语言豪放,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艺术、自然的热爱,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洒脱不羁的文人情怀。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