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离开南京(白门)时与朋友们的告别,字里行间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豁达。
前两句说:就算不是为了享乐,时间也一样飞快溜走。我多次经过简陋的柴门,连门口的石头都被磨得光滑了。这里用"柴门石易过"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诗人频繁拜访朋友的日常。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典故:"文章逢运使"暗指韩愈遇到赏识他的伯乐,"香饭乞维摩"借用佛教维摩诘居士的典故,说自己常受朋友接济。但诗人用"岂有""屡将"这样的反问和自嘲语气,其实是说:我哪有什么好文章能遇到贵人?不过是常来蹭你们这些高人朋友的饭罢了!这种幽默的自嘲反而显得朋友间情谊真挚。
后四句写离别场景:南京三山的花落了,催促着行船出发;遥望五岭方向云雾缭绕,自己却要回到故乡。最后两句最精彩:别为千万里的江流叹息,你看那黄莺在夕阳里唱得多欢快!这里把离别的伤感转化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用"莺啼夕阳"的热闹景象冲淡了愁绪,展现出诗人洒脱的胸怀。
全诗妙在把人生际遇、朋友情谊、离别愁绪都写得举重若轻。特别是最后两句,就像在对朋友说:别难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美好的回忆会像夕阳里的莺啼一样永远鲜活。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