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宋尚书的官员。全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了这位官员的一生荣光与身后哀荣。
首联写他早年就才华出众("早有声华"),在地方任职时("外台")已展露头角,后来进入中央("宗伯"指礼部)辅佐朝政。这里用"见多才"暗示他不仅自己有才,还能赏识他人才能。
颔联描写他仕途顺利:腰间垂着官带("垂绅")在朝廷("廊庙")立足,脚步声("听履"用典指官员脚步声)本该继续迈向更高职位("鼎台"指三公之位)。这两句通过服饰和声音的细节,生动展现了他平步青云的仕途。
颈联笔锋突转:前句写众人遥望他仪仗("旌麾")远去赴任,后句却突然传来他棺木("旅榇")从三峡归来的噩耗。"云外"与"峡中"的空间对比,强化了生死无常的震撼。
尾联写皇帝追赠("紫诰"指诏书)厚待,使他生前荣耀("生荣"),死后也备享哀荣("死亦哀")。最后一句特别点明:这种哀荣不仅是形式上的追赠,更是发自真心的悼念。
全诗用"声华-听履-旌麾-紫诰"串联起一生轨迹,在"登廊庙"与"位鼎台"的期待中突然插入"旅榇回"的死亡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最后通过朝廷褒赠,完成了对一位杰出官员的完整塑造——他不仅活着时光彩照人,死后也令人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