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安室八韵(在养心殿东暖阁内)
随遇得居安,养心左序端。
检身若不及,容膝已为宽。
志与青年异⑴,题斯触处观⑵。
敢求一已逸,实觉万民难。
为是勤宵旰,因之叶燠寒。
祈年无间意,望雨或忘餐。
骄否(有韵)泰艰致,今非昔所欢。
循名如责实,赩尔祗三叹。
检身若不及,容膝已为宽。
志与青年异⑴,题斯触处观⑵。
敢求一已逸,实觉万民难。
为是勤宵旰,因之叶燠寒。
祈年无间意,望雨或忘餐。
骄否(有韵)泰艰致,今非昔所欢。
循名如责实,赩尔祗三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在养心殿东暖阁写下的自我反思之作,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1. 居住环境:开头说自己住在养心殿这样舒适的地方("随遇得居安"),但房间其实很小("容膝已为宽"),暗示物质条件并不奢华。
2. 责任担当:乾隆直言自己年轻时和现在心态完全不同("志与青年异"),现在每天想的都是百姓疾苦("实觉万民难")。他每天早起晚睡处理政务("勤宵旰"),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工作("叶燠寒"),甚至操心到忘记吃饭("望雨或忘餐")。
3. 治国压力:诗中透露出当皇帝的巨大压力——盛世难维持("泰艰致"),现在当皇帝远不如从前快乐("今非昔所欢")。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说:顶着"明君"的名号,就必须干实事("循名如责实"),想到这些只能深深叹息("赩尔祗三叹")。
全诗亮点在于:
- 皇帝亲自吐槽"当明君太累",颠覆了人们对帝王享乐的想象
- 用"小房间"和"忘吃饭"这些生活细节,展现勤政形象
- "三叹"结尾留下余韵,让读者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本质上是一个工作压力巨大的CEO在私人书房写下的日记,既有自我激励,也有无奈感慨,非常真实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