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流小阁两崖分,凉净能消劫火焚。
栗里徜徉唯密柳,敬亭还往信孤云。
洞猱窥果时防侮,野雀争花坐解纷。
独有游仙愁梦断,雨过滩吼枕中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野趣的隐居生活场景,同时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前两句写居住环境:一座横跨溪流的小阁将两岸山崖分隔开来,这里清凉洁净,仿佛能洗净世间纷扰。"劫火焚"用佛教概念比喻世俗烦恼,暗示这里能让人心灵净化。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隐居日常:
- "栗里徜徉唯密柳":在种满栗树的乡野漫步,只有茂密柳树相伴
- "敬亭还往信孤云":与敬亭山(李白曾隐居处)来往作伴的,只有一片孤云
- 猴子偷看树果时要提防它们捣乱
- 野雀争花时,自己就像裁判般静观调解

这些画面充满山林野趣,用猴子、雀鸟等小动物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自然,也展现诗人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状态。

最后两句转折:虽然过着神仙般的隐居生活,但雨夜听到湍急的滩声时,仍会被惊醒愁梦。这里"游仙梦断"的描写很巧妙,说明再超脱的人也难完全摆脱尘世牵挂,雨声就像现实世界的召唤。滩水吼声穿透枕头,既是真实听觉,也象征内心波动。

全诗就像一组山林隐居的短视频:有跨溪小阁的空镜头,有柳云猴雀的特写,最后定格在夜雨听涛的沉思画面。诗人把隐居的闲适与孤独、超脱与牵挂都揉进了这些画面里,让人看到古代文人理想生活背后的真实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