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荷鹡鸰图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野田的凄凉画面,通过鹡鸰鸟(一种常在水边活动的小鸟)的困境,隐喻人世间的冷暖。

前两句写实景:鹡鸰鸟在寒露时节慌乱飞叫,羽毛蓬乱像要缩成团,表现它面临生存困境时的焦急无助。"飞唤行摇"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小鸟的狼狈,"寒露欲成团"既写露水凝结的寒冷,又暗指小鸟瑟缩的样子。

后两句转入议论:不要说天下人都像兄弟般友爱,如今连骨肉至亲都可能冷漠相待。诗人用"四海皆兄长"的反讽,戳破传统伦理的美好假象。"冷眼看"三字尤其锋利,直指亲情淡漠的社会现实。

全诗妙在借物喻人:表面写败荷寒露中挣扎的小鸟,实则暗讽人情比秋风更冷。小鸟的"急难"与人类的"冷眼"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自然联想到世态炎凉。语言看似平淡,却像一根细针,轻轻一刺就戳破了温情社会的虚伪面纱。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