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四个简短的诗句,传达了作者对知识传承和变化无常的深刻感悟。
第一句“铸金为蠡声犹泯”,意思是把金子铸成小勺,发出的声音虽然细微,但仍然可以听见。这里作者用“金为蠡”比喻珍贵的东西,即使是微小之声也值得聆听,暗示了知识或学问即使微小,也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珍视。
第二句“磨石为碑字亦漫”,描述了将石头磨成碑,上面的文字虽然模糊,但仍能辨认。这里作者用“磨石为碑”比喻经过磨砺才能显现价值,即便时间流逝,知识的本质依然存在。
第三句“杂杂万形归五化”,表达了万物千变万化,最终都可以归纳为五种基本元素或原理。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理解,认为复杂的事物最终可以简化为基本要素。
最后一句“烬余方策更长存”,意思是即使经过燃烧只剩下灰烬,那些宝贵的计划或策略仍然长存。这句话强调了即使在灾难和困难面前,人类的智慧和精神不会轻易消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比喻和抽象的手法,告诉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知识的价值永恒,即使在逆境中,智慧和策略也会留存下来,指导我们前行。这首诗的精髓在于传达了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知识、智慧和历史的尊重。
王奕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