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容彦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中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首句“世人无限事,南亩领农夫。”意指世上的事情繁多,繁忙的人们都在努力耕作,就像农夫在田间劳作一样。这句诗揭示了社会的忙碌和人们为了生计而付出的努力。
接着“佳气山长在,秋江鹤自孤。”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山中弥漫着宜人的气息,山川依旧青翠,秋天江边的白鹤独自站立,显得格外孤独。这里的“佳气”可以理解为山川中清新的空气或美好的景色,鹤也往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宁静的境界。
“风流还我老,尘俗是君无。”意思是诗人希望过上一种闲适而高雅的生活,远离世俗的纷扰,享受自然的美好。这里的“风流”指高雅脱俗的生活方式,诗人希望过上这样的生活,而“尘俗”则是指世俗的困扰和争斗,诗人希望能够远离这些困扰。
最后一句“朗月孤舟夜,能来共五湖。”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乘着小船,在月光下漂泊于湖上,享受宁静美好的时光。这里的“五湖”古时候指太湖及其周围的五个湖泊,后泛指广阔美丽的湖面,诗人表达的是一种归隐湖畔、享受自然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远离,以及对高洁生活境界的向往。诗中的意象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