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令行赠袁子变
袁侯出宰古交河,铜章墨绶杂雕戈。
黄云高阙芳菲少,紫塞长城氛祲多。
桑榆荫入嫖姚幕,弦诵音谐敕勒歌。
公主琵琶玉连琐,将军騕袅金盘陀。
袁侯雕龙且韬豹,白羽指挥坐中翿。
阮瑀军书王粲诗,鲁连飞箭刘琨啸。
始信扶颠筹策良,赫赫威棱动北荒。
虎铃帐外关山月,燕寝香中鼓角霜。
君不见隆州虞允文,海鳅船破百万军。
又不见巴渝甘兴霸,江表虎臣雄吴下。
古来文武道本同,樽俎笑谈能拆冲。
六钧弓与一丁字,谰言悠悠非至公。
九重侧席思儒将,丙夜庚牌下天上。
莫嗟骐骥困盐车,会见汉庭徵魏尚。
黄云高阙芳菲少,紫塞长城氛祲多。
桑榆荫入嫖姚幕,弦诵音谐敕勒歌。
公主琵琶玉连琐,将军騕袅金盘陀。
袁侯雕龙且韬豹,白羽指挥坐中翿。
阮瑀军书王粲诗,鲁连飞箭刘琨啸。
始信扶颠筹策良,赫赫威棱动北荒。
虎铃帐外关山月,燕寝香中鼓角霜。
君不见隆州虞允文,海鳅船破百万军。
又不见巴渝甘兴霸,江表虎臣雄吴下。
古来文武道本同,樽俎笑谈能拆冲。
六钧弓与一丁字,谰言悠悠非至公。
九重侧席思儒将,丙夜庚牌下天上。
莫嗟骐骥困盐车,会见汉庭徵魏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叫袁子变的官员(袁侯)文武双全的才华。全诗用豪迈的笔调展现了他治理边疆的功绩,同时表达了"文武之道本相通"的核心思想。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篇先描写袁侯治理交河(边疆地区)的场景:他佩戴官印又手持兵器,在荒凉的边塞环境中(黄云、紫塞)既处理政务又参与军事,连当地少数民族(敕勒歌指代游牧民族)都接受他的教化。
2. 接着用一连串历史名人比喻袁侯的才能:
- 像阮瑀、王粲能写诗文
- 像鲁连、刘琨善用谋略
- 像虞允文(南宋抗金名将)用战船破敌
- 像甘宁(三国东吴猛将)勇猛善战
这些比喻强调他兼具文才武略。
3. 然后提出核心观点:自古以来,文治武功本就是相通的。那些认为文人只会写字、武将只会打仗的偏见(六钧弓指武力,一丁字指文墨)都是肤浅的。
4. 最后用典故鼓励袁侯:就像汉文帝重新起用名将魏尚一样,朝廷一定会重用你这样的人才,暂时的不如意(骐骥困盐车比喻人才被埋没)终会过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金戈铁马的边塞景象烘托人物
- 密集的历史典故展现深厚学识
- 打破"文弱书生"的刻板印象
- 对怀才不遇者既有赞美又有安慰
- 充满积极向上的豪迈气概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人才应该能文能武,朝廷需要这样全面型的人才,而这样的人终将获得重用。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