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久别重逢又匆匆分离的复杂情感。
诗人徐仁山在外漂泊三年,两人终于在陵州见面,但很快又要各奔东西。他们相聚的地方是个荒凉的庭院,门外就是滚滚黄河。诗人用黄河的清澈比喻朋友纯净的心,用黄河的浑浊比喻自己满腹的忧愁。
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是:浑浊的河水永远洗不清(暗指忧愁难以排解),而清澈的河水又遥不可及(暗指朋友高尚的品格难以企及)。等朋友知道诗人来访时,诗人已经回到了家乡沧洲。
全诗通过黄河的意象,巧妙表达了两种情感:一是对朋友高尚品格的敬慕,二是对自己漂泊生活的苦闷。最令人唏嘘的是,他们明明有机会见面,却因各自的人生轨迹而错失,这种遗憾让读者感同身受。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