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述
浩劫自圆缺,嵩阳山间月。
照我石上心,三生浣冰雪。
无端掉狂雷,小谪住蓬莱。
穷愁炼发骨,风惨暮雨哀。
雨霁天色诡,帝命移海水。
掣鲸溟云飞,屠龙鳌背紫。
浪激斗维漂,岳渎簸惊飙。
山崩天柱折,阴壑修罗骄。
法螺卷归旆,掉臂空四大。
溪深野风清,萧然鸣古籁。
境閒日长天,桃花洞门前。
烧却渔郎棹,晞发作散仙。
照我石上心,三生浣冰雪。
无端掉狂雷,小谪住蓬莱。
穷愁炼发骨,风惨暮雨哀。
雨霁天色诡,帝命移海水。
掣鲸溟云飞,屠龙鳌背紫。
浪激斗维漂,岳渎簸惊飙。
山崩天柱折,阴壑修罗骄。
法螺卷归旆,掉臂空四大。
溪深野风清,萧然鸣古籁。
境閒日长天,桃花洞门前。
烧却渔郎棹,晞发作散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历经劫难后归于平静的修行者形象,充满奇幻色彩和道家仙气。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修行磨难(前八句)
开篇用"山间月照石上心"的意象,比喻修行者如石头般坚定的初心。"三生浣冰雪"暗示历经多世修炼。随后画风突变,用"狂雷""穷愁""暮雨"等压抑的意象,展现修行路上遭遇的天劫与精神煎熬,就像突然被贬到蓬莱仙岛受苦。
2. 神话战斗(中间八句)
这段充满玄幻画面:天帝命令移动海水,修行者与巨龙巨鲸搏斗,引发山崩海啸、天柱折断等灾难场景。这些夸张描写实际是隐喻修行者内心与欲望心魔的激烈斗争,就像神话英雄在降妖除魔。
3. 得道超脱(最后八句)
风雨过后归于平静,修行者扔掉象征凡尘的渔船,在桃花洞口晒发逍遥。结尾"晞发作散仙"的潇洒形象,与开头的"石上心"形成闭环,完成了从坚定到超脱的修行全过程。
全诗妙在将抽象的修行历程,转化为可见的雷霆、海啸、屠龙等震撼画面,最后又归于溪水桃花的宁静。就像用神话大片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人战胜心魔、终获心灵自由的故事。诗中"烧掉渔船"的细节尤其生动——不要退路才能真正得道,这种决绝又浪漫的态度正是全诗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