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己亥中秋有作
一篓轻凉雨,一片湿云裁。
晴光为汝一捧,明月可归来。
已是相违太久,旬半团圆不再,负我上高台。
谁晓短长影,独自下青阶。
唱歌蟾,瞌睡兔,步摇钗。
桂花放过,落满秋水或霜崖。
拾得那时记忆,还有几行诗句,依谱作安排。
剩个初心扣,系住是情怀。
晴光为汝一捧,明月可归来。
已是相违太久,旬半团圆不再,负我上高台。
谁晓短长影,独自下青阶。
唱歌蟾,瞌睡兔,步摇钗。
桂花放过,落满秋水或霜崖。
拾得那时记忆,还有几行诗句,依谱作安排。
剩个初心扣,系住是情怀。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夜对月抒怀,字里行间透着淡淡的思念与怅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美:
1. 画面如电影镜头
开篇就用"一篓雨""湿云裁"这样新颖的比喻,像特写镜头般呈现雨后初晴的中秋夜。接着镜头拉远:主人公捧着月光等待月亮,却因久未团圆而失望地从高台走下。下片突然转入神话场景——月宫里的蟾蜍在唱歌,玉兔打着瞌睡,嫦娥的步摇轻晃,这些动态描写让冷清的月宫突然生动起来。
2. 情感藏在细节里
"负我上高台"的"负"字很妙,既说辜负了登高赏月的期待,又暗含背负着思念的沉重。"桂花放过"的"放过"二字更是神来之笔,仿佛桂花不是自然凋落,而是月宫仙子故意撒向人间,让思念有了具体的形状——或飘在秋水,或落在山崖。
3. 现代感的古典情怀
最后主人公捡拾记忆碎片的行为很有现代感,就像我们翻看旧照片。"初心扣"这个比喻特别贴切,把抽象的情怀比作衣服上永远系着的纽扣,既传统又新颖。全词在古典意境中巧妙融入了现代人处理情感的方式——用诗句整理心情,把念想谱写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