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姜肱传

彭城姜伯淮,五十始慕学。六艺皆穷通,声名遂卓卓。

我今年已几,犹然未镌琢。可不急困勉,以与前贤角。

岂羡买臣荣,欲如伯玉觉。闻昔兰陵合,荀卿惠民渥。

我乃兰陵人,蓬庐谨守璞。世若有知人,无妨一驰逐。

势利遂长年,且自乐其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学习和坚持自我,最终获得精神满足的故事。诗人用姜肱(字伯淮)的例子来激励自己,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名利的淡泊。

1. 榜样力量:开头提到姜肱50岁才开始专心学习,但最终精通六艺(古代六种基本才能),名声大噪。这说明学习永远不晚,努力就会有回报。

2. 自我反思:诗人说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但还没什么成就,因此感到紧迫,想要加倍努力,向古代贤人看齐。这里表现出一种谦虚和上进的态度。

3. 价值观选择:诗人明确表示不羡慕朱买臣(西汉官员,以富贵闻名)那样的荣华富贵,而是向往蘧伯玉(春秋时期贤人,以品德高尚著称)的觉悟。这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超过物质享受。

4. 乡土情怀:提到兰陵(今山东临沂一带)和荀子(曾在兰陵讲学),诗人以自己是兰陵人而自豪,表示要像未经雕琢的玉石一样保持本真。这展现了对家乡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坚守。

5. 人生态度:最后几句表明,如果有机会被人赏识,不妨展现才华;如果没有,也能安于清贫,自得其乐。这种既积极进取又豁达洒脱的生活态度很有感染力。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历史人物和自身对比,传递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精神,以及"富贵不能淫"的品格追求。诗人不故作高深,而是用亲切的口吻讲述人人都能理解的道理,让读者感受到坚持学习和保持本真的重要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