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老僧人的形象,同时暗含禅宗哲理。
前两句"云门是个老暗黎,衲僧巴鼻几时知"像是在说:云门寺这位老和尚啊,整天神神秘秘的,他那套修行门道,我们这些普通僧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领悟呢?"暗黎"是方言,形容人神秘莫测的样子,"巴鼻"则指门道、诀窍。
后两句"拄杖从教不得动,春来未免倒抽枝"特别生动:老和尚的拐杖明明不许它动(象征修行要心静),可春天一到,它还是忍不住要抽新枝(暗指生命力和佛性自然流露)。这里用拐杖偷偷发芽的可爱画面,表达了"佛法自然"的禅理 - 真正的悟道不是刻意强求,而是像春天草木生长一样自然发生。
全诗妙在把深奥的禅理藏在日常趣事里,既让我们看到一个倔强又可爱的老僧形象,又体会到禅宗"不刻意追求反而能得道"的智慧。就像拐杖虽然被命令不许动,但内在的生命力还是会自然展现一样,修行也是如此。
释道枢
释道枢(?~一一七六),号懒庵,俗姓徐,吴兴四安(今浙江长兴西南泗安)人。初住何山,次移华藏。孝宗隆兴初,诏居临安灵隐寺。后退居明教永安兰若。淳熙三年卒。为南岳下十六世,道场慧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四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