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为悼念叔父蔡州金部(官职名)所作。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场景回忆:前两句描绘了叔父生前的办公环境——叔侄二人曾在礼部(仪曹)相邻的厅堂共事,屋檐下种的竹子已经郁郁葱葱。用"青青"的竹影暗示时光流逝,也象征叔父清廉正直的品格。
2. 人生遗憾:第三句"平生不试南宫笔"暗含深意。南宫指礼部(主管科举),表面说叔父生前没有机会为礼部撰写重要文书,实则暗指他虽有才华却未能完全施展。这种含蓄表达比直接说"怀才不遇"更动人。
3. 情感克制:最后一句堪称全诗泪点。诗人说"我怎忍心为您撰写墓志铭",这种"不忍下笔"的悲痛,比嚎啕大哭更有冲击力。尤其是"地下铭"三字,平静中道尽生死永隔的残酷。
全诗妙在:
- 用办公环境的细节(竹影、厅堂)唤起具体记忆
- 用"南宫笔"的典故婉转表达遗憾
- 结尾的"不忍"比直接抒情更显情深
就像我们现代人悼念亲人时,可能不会直接说"我好伤心",而是通过"看到您养的花还开着"这样的细节来传递思念,这种含蓄反而更打动人。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