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竹林先生墓铭(成州李使君之父)

嵩安乡社榻冈阡,野客铭诗嗣子镌。
花发鸟啼春觅句,草深萤度夜开编。
竹林名字人知否,玉树禨祥我谓然。
十万丈夫旁可置,六千君子后多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墓地景色和人物故事,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前四句描绘墓地环境:在嵩山脚下的乡间墓地,野客(诗人自称)为逝者写下铭文,由逝者的儿子刻在墓碑上。春天花开鸟鸣时在此寻找诗句,夏夜草丛萤火虫飞舞时翻阅书卷。这些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暗示逝者生前是个风雅之人。

后四句转向议论:竹林先生的名声或许不为人知,但我认为他像玉树般吉祥高贵。十万寻常男子都比不上他,就像春秋时六千君子(指贤人)的事迹至今仍被传颂。这里用夸张的数字对比,突出逝者的不凡品格。

全诗特色在于将肃穆的墓地写得生机盎然,用自然美景烘托人物品格。通过"花鸟萤草"等意象软化哀伤情绪,最后用"玉树""君子"等比喻升华主题,使一位隐逸高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