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仲威之南京兵部兼忆乃兄仲律佥宪柬计刑部汝和吴屯田元玉

昔年我在金陵城,舍舟跃马长安行。
大江为隍石为郭,天地设险通神灵。
阙庭巍巍拥台署,馆舍济济罗贤英。
朱楼画栋连飞甍,六街三市分纵横。
琳宫宝地不知数,复有金碧摩峥嵘。
鸡鸣山头海色动,雨花台前芳草平。
是时同游尽豪俊,元方最有能诗名。
赋诗载酒乐未巳,长揖遂作西南征。
君今作官向南署,予亦归来几寒暑。
壮心廓落江海空,目断双鸿欲飞去。
羡君生长在兹地,山水还经旧时路。
好事真成太史游,多才不耻班生赋。
锦袍纱帽坐看书,官清地切兵曹居。
中宵或有彭城梦,暇日自引河阳车。
我家北都官北阙,未免尘滓随簪裾。
人生离合类萍梗,因君感旧重郁纡。
浮梁醉客久不见,青龙山人音问疏。
二君词画吾所爱,忆我为寄江南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写给朋友沈仲威的送别诗,同时表达了对沈仲威兄长沈仲律的怀念。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金陵(南京)的繁华景象,抒发了对往昔友情的追忆和人生聚散的感慨。

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回忆金陵盛景(开头到"长揖遂作西南征")
诗人回忆当年在南京的快乐时光:长江如护城河,石头城如城墙,皇宫巍峨,官署林立,到处都是精美的建筑和才华横溢的贤士。他们一群年轻人经常在鸡鸣山、雨花台等名胜游玩,其中沈仲律(元方)最擅长作诗。大家饮酒赋诗,其乐融融,后来却各奔前程。

2. 感慨人生聚散("君今作官向南署"到"因君感旧重郁纡")
现在沈仲威要去南京任职,而诗人已回乡多年。诗人感叹自己壮志未酬,看到沈氏兄弟如鸿雁般南飞,不禁羡慕沈仲威能回到故乡山水间。称赞沈仲威像古代贤士一样有才华,预言他将在南京过上清闲雅致的官场生活。对比自己在北京为官,沾染世俗之气,更觉人生聚散无常。

3. 怀念其他友人(最后四句)
诗人由沈氏兄弟联想到另外两位好友:浮梁醉客(可能指爱喝酒的朋友)和青龙山人(可能指隐居的朋友),很久没有他们的消息了。希望他们能给自己寄来描绘江南景色的画作,以慰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动的笔触再现了明代南京的繁华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通过今昔对比,自然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没有刻意雕琢,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深厚的友谊。
4. 最后以"江南图"作结,留下无限想象空间,余韵悠长。

诗人通过送别友人这件事,串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对现状的感慨和对更多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重视友情的传统和面对人生聚散的豁达态度。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