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遭雨忆昔有怀
千辉传里巷,万耀影蓬莱。重忆升平在,犹思景物回。
瑶池云散白,鳌禁火浮埃。银树朝天出,金枝匝地开。
笙簧君子宴,骚雅谪仙才。宝马排烟入,绮筵向夕催。
诗成花竞綵,歌动月依台。霞滟平铺锦,霜华久破醅。
更约同声侣,相携素手来。缓步寻初柳,微吟动落梅。
珠帘分玉面,罗袖染香煤。行处芳氲满,归时素影陪。
长留今古意,拟付一元栽。岂料星毬隐,翻惊雪鬓隤。
虹桥空际落,莲炬望中煨。转盼销陈迹,凄凉失故杯。
良宵风雨漫,五夜梦魂猜。偶值传柑节,徒增泛梗哀。
天心如我倦,春色使人灰。耳畔闻箫鼓,方禳岁首灾。
现代解析
这首《元夕遭雨忆昔有怀》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元宵节遇雨时的失落与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16句):回忆往昔元宵盛景
诗人用"千辉""万耀"等夸张词汇,描绘记忆中灯火辉煌的元宵夜:皇宫如蓬莱仙境般璀璨,银树金枝般的灯饰照亮天地,贵族们宴饮赋诗,才子们吟咏风雅。宝马香车、歌舞笙箫、美酒佳人,构成一幅太平盛世的画卷。其中"缓步寻初柳,微吟动落梅"等句,用散步赏梅的细节,更显当时闲适风雅的生活情趣。
第二部分(中间10句):现实中的凄凉雨夜
笔锋突转,"岂料"二字引出当下遭遇:突如其来的雨浇灭了彩灯(星毬隐),打湿了头发(雪鬓隤),彩虹桥般的灯饰消失,莲花灯在雨中熄灭。热闹的宴席转眼成空,只剩风雨中的凄凉。诗人用"传柑节"(元宵习俗)与"泛梗哀"(漂泊无依)的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第三部分(最后4句):感慨人生无常
结尾借春色蒙灰、箫鼓驱灾的民俗场景,抒发对命运无常的倦怠。表面写元宵遇雨的扫兴,实则暗含对人生荣枯变幻的感慨——昔日的繁华如同被雨打风吹去,只剩梦醒时分的淡淡哀愁。
艺术特色:
1. 光影魔术:全诗用"辉/耀/火/银/金"等亮色与"雨/隐/灰/煨"等暗色交替,形成强烈视觉对比
2. 动静结合:记忆中的车马笙歌(动态)与雨夜的寂寥(静态)相互映衬
3. 双关隐喻:"雪鬓"既指被雨淋湿的头发,也暗喻年华老去;"一元栽"既指元宵灯彩,也暗喻人生际遇
现代启示:
这首诗像一场穿越时空的直播,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没有电灯的古代,人们也会用满城灯火制造仪式感;即使贵为文人雅士,也会为雨天破坏聚会而郁闷。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热闹,也学会接纳生活中的意外与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