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琴酒

西窗明且暖,晚坐卷书帷。
琴匣拂开后,酒瓶添满时。
角尊白螺盏,玉轸黄金徽。
未及弹与酌,相对已依依。
泠泠秋泉韵,贮在龙凤池。
油油春云心,一杯可致之。
自古有琴酒,得此味者稀。
祗因康与籍,及我三心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温馨的秋夜场景:诗人在明亮的西窗下卷起书帘,摆好琴和酒,准备享受独处的时光。虽然还没开始弹琴饮酒,但光是看着这些器物就已经感到愉悦。

诗中用"白螺盏""黄金徽"等精致器物,反衬出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泉韵"形容琴声清冽,"春云心"比喻酒意温柔,说明琴和酒能带来截然不同但同样美好的体验。

最后四句是诗的核心:自古以来懂琴酒真趣的人很少,只有嵇康、阮籍和诗人自己真正懂得其中滋味。这里用两位魏晋名士作比,既表达了对先贤的追慕,也暗含了自己不随流俗的清高品格。

全诗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通过日常小场景传递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琴与酒在这里不仅是物品,更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哲学。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