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家藏十三银凿落歌为蔚洲作

秋琴馆里秋窗拓,主人示我银凿落。
一一数如琴上星,云是前朝季年作。
先世留贻手泽存,石交介寿心盟托。
文如丝发镌刻精,制比商周彝鼎各。
历时知更几晦朔,请为中金溯其略。
神禹梁州陈土贡,银与砮磬齐磊硌。
先秦仅充器饰用,汉兴三币旋废阁。
朱提大侵赤仄权,唐始蛮乡行渐博。
承安宝货铸即成,金溪孝女冶曾跃。
轻赍利共粟俱生,变化无端累杯杓。
空传白氏梅浆洗⑴,已笑韩公花叶铄⑵。
况当千古必争地,江左苍黄事堪愕。
史相壁垒未崩摧,高家兵马先焚掠。
此时凿落何处藏,鬼护神诃免搜索。
至今珍秘深且严,椟以香檀谨扃钥。
二分不敢醉明月,十千那肯浇红药。
莫教恶客髻中匿,岂使贪夫市上攫。
因思古人铭彝器,子孙永宝宜虔恪。
君今持已等持盈,沐浴诗书光灿若。
为君作歌歌思长,祖德看君更恢廓。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蔚洲的人,家里珍藏了一套祖传的银酒杯("银凿落"),诗人受邀观赏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作品。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制比商周彝鼎各"):
诗人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很郑重地拿出祖传的银酒杯给他看。这些酒杯做工极其精细,上面刻着比头发丝还细的花纹,工艺水准堪比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诗人特别注意到酒杯底部有像琴徽一样排列的小点标记,说明这是明朝末年制作的古董。

第二部分("历时知更几晦朔"到"江左苍黄事堪愕"):
诗人开始追溯银器的历史:从大禹时期银器作为贡品,到汉唐时期银器的使用变迁,再到金朝铸造银币的典故。这段历史回顾其实是在说,这些银酒杯能保存下来特别不容易。

第三部分("史相壁垒未崩摧"到最后):
重点描写这套酒杯的传奇经历——明末战乱时(提到史可法抗清、高杰军队劫掠的史实),这套宝贝居然能在兵荒马乱中完好保存下来,现在被主人像传家宝一样珍藏着。诗人夸赞主人像爱护这些银器一样注重自身修养,最后升华主题:希望主人能继承发扬祖辈的美德。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
1. 通过一件传家宝,串联起个人家族史和国家历史
2. 用"银酒杯"象征传统文化和家族精神的传承
3. 在描写器物时充满细节(如琴徽般的标记、发丝般的纹路),让冰冷的银器有了温度
4. 最后落脚到"祖德传承"的人生哲理,但不说教,而是通过故事自然引出

就像现代人传家的老照片或爷爷的怀表,这些物件承载的不仅是物质价值,更是家族记忆和精神传承。诗人用优美的文字告诉我们:珍惜传家宝,就是珍惜我们的根脉。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