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伯氏别元老赠行

相见还如相别时,杖头明月旧相随。
五亭溪下西风静,六合沙边夏日曦。
洗钵又辞香积饭,传衣乃是雪山儿。
要须桑下无三宿,不为淮南塞草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朋友间相聚又别离的复杂情感,充满禅意与人生哲理。

首联"相见还如相别时"用矛盾修辞法,道出人生聚散无常的真相——刚见面就仿佛又要分别。"杖头明月"这个意象既指随身携带的简单行囊,也暗喻修行者澄明的心境。

中间两联通过自然景物转换(五亭溪的西风、六合沙的夏日)展现时空流转,同时用"洗钵辞饭"(结束化缘)、"传衣雪山"(继承佛法)两个佛教典故,暗示主人公的修行者身份。这些意象都在表达:外在环境不断变化,但修行求道之心始终如一。

尾联最富哲理:"桑下无三宿"借用佛教典故,告诫不要对任何事物过分留恋;"不为淮南塞草衰"则说不要因为外界变化(如边塞草木凋零)而动摇心志。这两句点明全诗主旨——人生要学会放下执着,保持超然心态。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实则将深刻的人生感悟融入日常场景。通过明月、西风、夏日等自然意象,配合佛教典故,生动展现了修行者看淡聚散、超脱物欲的精神境界。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面对无常人生,我们需要学会珍惜当下,同时保持豁达心态。

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