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五首(山居在镇平县澹定村。) 其五 (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

德公司马徽,流寓同襄阳。
峨峨鹿门山,近接水镜庄。
幼安昔避地,亦复偕彦方。
吾友有谢生,夙昔同行藏。
黻佩不可期,负戴聊徜徉。
携家此偕隐,远渡婆娑洋。
岂不思东归,故里今犬羊。
买山共卜筑,耕凿炉峰旁。
垆峰一何高,上有松苍苍。
上枝古藤虬,下根茯苓香。
山深富灵药,同采佐糗粮。
何须出雒市,名播如韩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居生活中所作,诗中描绘了山居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

首先,诗人提到德公司的司马徽,流寓到襄阳,这里的司马徽可能是指历史上的名士司马徽。诗人接着描述了鹿门山和邻近的水镜庄,山势高大,风景秀丽。

诗中的“幼安昔避地,亦复偕彦方”指的是历史上的幼安,即王安石,他曾在此避难,并与才子们同行。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名士的仰慕。

诗人提到他的朋友谢生,他们曾经一同行走江湖。黻佩不可期,负戴聊徜徉,意思是虽然不能得到荣华富贵,但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于山间。

诗中“携家此偕隐,远渡婆娑洋”描绘了诗人带着家人在此隐居,远离尘世的喧嚣。

“岂不思东归,故里今犬羊”表达了诗人虽然思念故乡,但看到故乡的景象已经荒凉,如同犬羊出没之地,心生感慨。

“买山共卜筑,耕凿炉峰旁”描述了诗人和朋友一起在山上购买土地,建造家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垆峰一何高,上有松苍苍”描绘了山峰之高,以及山顶松树的苍翠。

“上枝古藤虬,下根茯苓香”描绘了山中的古藤盘绕在松树上,树下茯苓散发着香气。

“山深富灵药,同采佐糗粮”表达了山中丰富的药材,他们一同采集作为食物。

最后,“何须出雒市,名播如韩康”意味着他们何必去繁华的雒市,只要在山中过着清贫的生活,就能像韩康一样享有美名。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名士的仰慕,同时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