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少溪补衣篇原韵

维天有缺陷,谁与鍊石补。
诵君《补衣篇》,幅短情缕缕。
万物不自轻,饥寒焉得侮。
裋褐虽不完,文彩炳于虎。
旷怀白香山,境甘心独苦。
大裘庇天下,自命一何古。
茫茫千亿身,欲使免终窭。
末俗识拘墟,空言笑媚妩。
岂知絮以仁,方寸如携取。
刀尺制未毕,且复安环堵。
补衣一补天,三复为起舞。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补衣"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济世理想。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文彩炳于虎")用神话开篇,说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引出朋友周少溪的《补衣篇》。诗人称赞朋友虽然穿着破旧衣服(裋褐),但内在才华如虎纹般闪耀,说明人不能以衣冠取人。

第二层("旷怀白香山"到"欲使免终窭")借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典故,表达济世理想。白居易曾想用大裘庇护天下寒士,诗人以此自比,展现想要帮助千万贫困百姓(茫茫千亿身)摆脱穷困的抱负。

第三层("末俗识拘墟"到结尾)批评世俗眼光短浅,嘲笑补衣的寒酸。诗人提出"补衣如补天"的深刻见解:用仁爱之心(絮以仁)缝补衣物,就像修补社会缺陷。最后以"三复为起舞"收尾,表示反复诵读朋友诗作后深受感动。

全诗妙在将日常的补衣小事,升华为修补社会缺陷的宏大主题。通过"补衣-补天"的巧妙联想,展现了知识分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既有对朋友的赞赏,也有对现实的批判,更有济世理想的抒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