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前韵

周庐卫士千牛屯,云依星拱黄屋尊。
郡城南望据胜势,节候东壁方中昏。
纳稼逢年慰予志,崇墉比栉看村村。
省方馀暇讨舆志,众春园首寻松门⑴。
韩苏卓荦宋伟器,葆祠相望慰精魂。
百花池畔(在园内)笠亭下,亭亭桀竖如生根。
异代何幸遭睿赏,宸章焕注屋漏痕。
海上三山却可拟,淮中一品安足论。
坡翁笔力健扛鼎,坐令光生丈八盆(盆上刻铭系坡老手迹)。
从来正人显后世,抚玩之馀鉴戒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帝王巡视民间的画面,同时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和对正直品格的推崇。

开头描写了皇宫卫队的威严阵仗("千牛屯"指精锐护卫),以及皇帝出行时如众星拱月般的尊贵场景。接着写皇帝从郡城南望,看到丰收的景象感到欣慰("纳稼逢年"指庄稼丰收),并注意到各村修建的高墙和密集房屋("崇墉比栉")。

中间部分写皇帝在巡视之余研究地理志书,探访名胜"众春园"。诗中特别提到宋代名人韩琦和苏轼("韩苏卓荦"),说他们的祠堂相邻,精神长存。园中景物如百花池、笠亭下的古松,都被描写得栩栩如生。

后段赞叹这些历史遗迹有幸得到当代皇帝的赏识("睿赏"指皇帝欣赏),皇帝的题字使古迹焕发光彩。用"海上三山"比喻这些景致如同仙境,说它们比"淮中一品"(可能指某种珍品)更珍贵。特别提到苏轼("坡翁")的书法苍劲有力,使花盆上的铭文熠熠生辉。

最后点明主旨:正直的人("正人")终将被后世铭记。作者在欣赏这些景物时,不仅获得审美享受,更从中汲取做人处世的道理。全诗通过描写景物和历史人物,表达了"正直永存"的价值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