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待月值雨

一岁期今夕,高空雨忽零。
虚窗沈素影,疏竹动秋声。
已被云阴闭,徒怀永夜明,
徘徊倚山阁,谁见此时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下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期待赏月却因雨落空的失落心情。

前两句直接点题:一年就盼着今晚中秋赏月,没想到高空突然下起了雨。"期今夕"和"忽零"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失望感。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景物描写烘托心情:雨打在空荡的窗户上模糊了月光影子,秋风吹动稀疏竹林沙沙作响。这里"虚窗"、"疏竹"的意象营造出孤寂氛围。诗人明知云层遮月,却仍不甘心地期待长夜转晴,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

最后两句是情感爆发点:诗人独自在山阁上徘徊,这份无人理解的惆怅达到顶点。"谁见此时情"既是孤独的呐喊,也暗示知音难觅的感慨。

全诗妙在把常见的"中秋遇雨"写得情感跌宕:从期待到失望,从挣扎到无奈,最后归于孤独。诗人没有直接说多难过,但通过"虚窗"、"疏竹"、"徘徊"这些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细腻的愁绪。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