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兰竹

水仙丛竹挟兰英,总是湘中三美人。
莫遣嫦娥知此辈,定抛明月下江津。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表达了对美的赞美。

首先,“水仙丛竹挟兰英”,水仙、竹子、兰花三种植物并列,它们都是湘中地区(湖南中部)特有的美景。水仙花、竹子、兰花,各有各的特色,但在这句诗中,它们被比喻为三位美人,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

接着,“总是湘中三美人”,这句话强调了这三种植物是湘中地区最美丽的代表,也是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

最后,“莫遣嫦娥知此辈,定抛明月下江津”,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女)也引入了诗中。诗人似乎在告诫嫦娥,不要将这些美景告诉世人,因为一旦嫦娥知道了这些美景,她一定会将月亮也抛下来,导致江津(指江水)的水位上升。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珍视,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保护心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湘中地区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保护之情。它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