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床下

开国主,颜如婆婆形取嗤。
杨阿摩,投床顾欲拯舅氏,宫中反出奇男子。

现代解析

这首《投床下》讲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宫廷故事,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人物反差和权力斗争的荒诞。

第一句"开国主,颜如婆婆形取嗤"描写一位开国皇帝长相老态如老妇人("婆婆"),却因此被人嘲笑。这里用外貌与身份的强烈反差,暗示高位者也可能因平凡的外表失去威严。

第二句"杨阿摩,投床顾欲拯舅氏"出现关键人物杨阿摩,他钻到床底想救舅舅("舅氏")。这个动作既滑稽又大胆,床在古诗中常象征权力中心(如"龙床"),钻床底救人暗示底层人物用非常手段干预朝政。

第三句"宫中反出奇男子"是点睛之笔:严肃的宫廷里,反而出现杨阿摩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奇男子"。用"奇"字突出反套路的行为,暗讽宫廷中真正有胆识的可能是这些小人物。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婆婆脸皇帝"和"钻床救人的小人物"构成双重视觉反差
2. "投床"这个动作把严肃政治斗争变成接地气的闹剧
3. 最后"奇男子"的评判,颠覆了人们对英雄形象的常规认知

本质上是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现权力游戏的荒诞性——真正改变局面的,可能正是那些被权贵看不起的"小人物"。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