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国录

华峰早日得追随,议论词章颇俊奇。
五羖固应羞自鬻,一夔惜不佐来仪。
东嘉把盏论文日,婺女停舟问易时。
黄壤竟埋斯士骨,推贤不早叹珠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王国录的深情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惋惜与怀念。

开头两句回忆两人早年相识的场景:在华山(华峰)一带,作者常与王国录讨论文章诗词,王国录的见解新颖独特("俊奇")。这里用"追随"一词,暗示王国录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第三四句用了两个典故:春秋时百里奚(五羖大夫)曾自卖为奴,舜帝的乐官夔只有一人却能协调天下音律。意思是王国录本有百里奚的才能,却不必像他那样坎坷;可惜他未能像夔辅佐舜那样("来仪"指贤君)施展抱负。这两句既赞美才能,又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五六句具体写两人的交往:在浙江东嘉(温州)把酒论文,在婺女星(代指金华)下停船探讨《易经》。选取这两个典型场景,展现他们既是文友又是学友的深厚情谊。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黄土终究埋没了这位英才,最让人叹息的是当权者没能及早重用他,就像遗落了明珠。一个"叹"字,既是痛失挚友的悲伤,也是对埋没人才的愤懑。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通过具体往事、贴切典故和直接抒情,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传递出知识分子对命运的共同感慨。诗中"论文""问易"的细节,至今仍能让读者感受到文人相交的雅趣与真挚。

赵汝腾

赵汝腾(?-1261年),字茂实,号庸斋。居福州(今属福建)。生年不详,卒于宋理宗景定二年。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历迁籍田令。如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入奏前后奸谀兴利之臣,很是切直。后官终翰林学士承旨。汝腾着有庸斋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宋太宗八世孙,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差主管礼、兵部架阁,迁籍田令。累官权工部尚书兼权中书舍人。不久被罢免。又用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拜翰林学士。晚年号紫霞翁,景定二年(1261年)卒。谥忠靖。着有《庸斋集》六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