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赠二小诗(他集互见诗) 其二

蓬窗高枕雨如绳,恰似糟床压酒声。
今日岑公不能饮,吾侪犹健可频倾。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原本和万州太守高公约好一起去游览岑公洞,结果夜里下起大雨,计划泡汤了。诗人躺在床上听雨,用幽默的口吻写了这首小诗解闷。

前两句"蓬窗高枕雨如绳,恰似糟床压酒声"特别生动:雨点打在船篷窗户上,像绳子一样密集;雨声哗啦啦的,就像酿酒时压榨酒糟的声音。这里用酿酒的声音比喻雨声,既形象又带着酒香,为下文写喝酒做铺垫。

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调侃:今天岑公(可能指岑公洞或者同游的朋友)喝不了酒了,但我们这些身体还硬朗的人,倒是可以多喝几杯啊!表面上是说下雨去不了就改喝酒,其实透露出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计划被打乱没关系,换个方式也能找乐子。

全诗妙在把扫兴的夜雨写得妙趣横生,用酿酒声作比喻既新鲜又接地气,最后用"不能饮"和"可频倾"的对比制造出幽默效果,展现了古人随遇而安的智慧。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