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烈女诗(戊午)
吴趋沈氏女,许嫁黄小同。
墨车虽未迎,媒妁言已通。
黄童抱羸疾,十九年命终。
沈女得凶问,泪落如泉江。
布总箭笄髽,丧服治衣工。
上楼不下楼,憔悴绵春冬。
含辛桂枝蠹,食苦蓼叶虫。
父母劝之嫁,女恚经楼中。
须臾救复活,自誓永不双。
独居三十年,兵革俄乘墉。
全家尽逃匿,女仍守楼窗。
结我裳与衣,辍彼飧与饔。
一笑归黄垆,之死何从容。
层层虎丘塔,下临松柏桐。
两家谋合葬,龟筮咸相从。
小字书新铭,白石沙磨砻。
双飞化蝴蝶,并蒂生芙蓉。
春水鸭头绿,秋草鸡冠红。
花船恣来往,爱泊山西东。
吾愿游冶女,视此马鬣封。
墨车虽未迎,媒妁言已通。
黄童抱羸疾,十九年命终。
沈女得凶问,泪落如泉江。
布总箭笄髽,丧服治衣工。
上楼不下楼,憔悴绵春冬。
含辛桂枝蠹,食苦蓼叶虫。
父母劝之嫁,女恚经楼中。
须臾救复活,自誓永不双。
独居三十年,兵革俄乘墉。
全家尽逃匿,女仍守楼窗。
结我裳与衣,辍彼飧与饔。
一笑归黄垆,之死何从容。
层层虎丘塔,下临松柏桐。
两家谋合葬,龟筮咸相从。
小字书新铭,白石沙磨砻。
双飞化蝴蝶,并蒂生芙蓉。
春水鸭头绿,秋草鸡冠红。
花船恣来往,爱泊山西东。
吾愿游冶女,视此马鬣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贞烈女子故事,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故事主角是苏州沈家的女儿,原本许配给黄家儿子。虽然还没正式迎娶,但婚事已经定下。不料未婚夫体弱多病,19岁就去世了。沈姑娘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立刻穿上丧服为亡夫守孝,从此闭门不出,整日以泪洗面。
父母劝她改嫁,她坚决不从,甚至以死明志。独自守寡三十年后,战乱爆发,全家人都逃难去了,只有她仍坚守在楼上。最终她整理好衣衫,绝食而亡,走得从容坦然。后来两家将她与未婚夫合葬在虎丘塔下,墓碑用白石精心打磨。
诗人用"化蝶""并蒂莲"等美好意象,赞美这段生死不渝的爱情。最后还描写墓地周围春水秋草的美景,以及来往船只喜欢在此停泊的景象,暗示这段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诗人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那些贪图享乐的女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忠贞。
全诗通过一个普通女子的故事,歌颂了重诺守信、从一而终的传统美德。虽然现代人可能不完全认同这种价值观,但诗中表现的执着与坚贞依然令人动容。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平实的叙事,让这个悲剧爱情故事显得格外真实感人。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