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台赤城山

拄藜扶我过桥东,便觉晴岚翠扫空。紫府百年藏玉简,丹崖千丈挹仙风。

释签书到新罗国,卧佛岩连旧梵宫。稽首导师悲愿在,我宁辛苦守诗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天台赤城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仙佛境界的向往。

首联写诗人拄着藜杖过桥,一进入山的东侧,就看到晴朗的山雾和翠绿的山色,仿佛把天空都染绿了。这里用"晴岚翠扫空"的夸张手法,突出了山色的清新动人。

颔联提到"紫府"和"丹崖",紫府是道教中的仙境,丹崖则是红色的山崖。诗人想象这里藏着仙家的玉简秘籍,高耸的红色山崖上吹拂着仙风,表现出对神仙世界的憧憬。

颈联转到佛教元素,"释签"指佛经,"新罗国"是古代朝鲜,说明这里的佛教影响远播海外。"卧佛岩"和"梵宫"都是佛教圣地,显示出这里佛道交融的文化氛围。

尾联诗人向佛教导师行礼,感叹他们慈悲济世的宏愿,同时表明自己宁愿过着清贫的写诗生活。这里"诗穷"不是真的穷困,而是指甘于清贫、专注诗歌创作的生活态度。

全诗通过描绘赤城山的自然景观和宗教文化,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安贫乐道、坚持诗歌创作的人生态度。诗中自然与人文交融,现实与想象结合,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