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莲坑遇到大雪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雪景的纯净与神奇。
前两句"行入黄莲北,风严雪又加"直接交代了地点和天气:作者来到黄莲坑北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这里的"又"字暗示风雪持续不断,营造出严酷的环境氛围。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雪景描写:"满山罗玉树"说山上树木挂满积雪,像玉雕一般;"遍地错琼花"形容雪花铺满大地,如同散落的琼花。"清洒姿元颣"写雪花飘落的姿态纯净无瑕;"虚明质不华"说雪的本质透明而不浮华。这四句用"玉树""琼花"等美好意象,把普通的雪景写得如同仙境。
最后两句"瘴眸为一洗,惊觉若仙家"是作者的感受:这场大雪仿佛洗净了他被尘世污染的双眼,让他突然感觉自己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的"瘴眸"比喻被世俗蒙蔽的双眼,"仙家"则突出了雪景带来的超凡脱俗之感。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是在艰苦的远征途中遇到风雪,作者却把这种艰辛转化为美的享受。通过雪的纯净反衬尘世的污浊,用"玉树琼花"的想象把苦寒之地变成仙境,展现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发现美的眼光。普通的风雪在他笔下变得神奇而富有诗意,这正是诗歌化平凡为神奇的魅力所在。
陈淳
陈淳,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