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牵牛花
浅晕鞓红,圆洼盏碧,蔓丝斜络。
攕香乍吐,恁受断烟凉着。
敢黄姑、红墙怨深,露华点泪罗衣薄。
怕粉阑灯灺,葹心易卷,瘦无多搦。
篱脚。
秋风弱。
照水影娟娟,玉河一角。
缫车响月,懒妇含愁相约。
更萧娘、斜簪翠鬟,绿幺颤凤隔珠箔。
逗相思、七夕针期,唱到夜飞鹊。
攕香乍吐,恁受断烟凉着。
敢黄姑、红墙怨深,露华点泪罗衣薄。
怕粉阑灯灺,葹心易卷,瘦无多搦。
篱脚。
秋风弱。
照水影娟娟,玉河一角。
缫车响月,懒妇含愁相约。
更萧娘、斜簪翠鬟,绿幺颤凤隔珠箔。
逗相思、七夕针期,唱到夜飞鹊。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牵牛花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秋日相思图。全词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将自然景物与人间情感巧妙融合。
上片写牵牛花的形态与气质。开篇用"浅晕鞓红"形容花瓣淡红如晕染,"圆洼盏碧"写花心像盛着露珠的碧玉杯,用"蔓丝斜络"表现藤蔓缠绕的姿态。随后写花香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用"露华点泪"将晨露比作泪水,暗示相思之苦。结尾"瘦无多搦"以花枝纤细暗示人物消瘦,自然过渡到情思。
下片转入人情描写。通过"篱脚"、"水影"等意象营造秋日氛围,"缫车响月"写月下织布声,引出"懒妇含愁"的相思场景。再用"萧娘"(古代美女代称)斜簪发髻、隔帘颤动的细节,表现女子等待的焦灼。最后点明七夕主题,用"夜飞鹊"的典故(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将花的物象与人的相思完全交融。
全词特色在于:
1. 通感手法突出:颜色可"晕",香气能"受凉",露水似"泪",将视觉、嗅觉、触觉打通
2. 双线结构:明写牵牛花生长凋零,暗写女子相思憔悴
3. 节日隐喻:通过七夕元素,使普通的秋景描写获得爱情传说的加持
4. 炼字精妙:"攕"(细长)、"搦"(握)等动词准确捕捉事物特征
词人没有直抒胸臆,而是让情感如藤蔓般自然缠绕在景物描写中,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